Sonic Labs 赢得法律裁决,强制 Multichain Foundation 清算以追回被盗资金
Sonic Labs(前身为 Fantom 基金会)在新加坡取得了一项重要的法律胜利,法院裁定 Multichain Foundation 进行清算。此前,Multichain 在 2023 年遭遇黑客攻击,导致其运营的跨链桥资产被盗超过 2.1 亿美元。
新加坡高等法院于 2025 年 5 月 9 日作出最终裁决,授权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 (KPMG) 担任官方清算人,并负责监督损失资产的追回工作。
这一裁决是在 Sonic Labs 提起数月的法律诉讼之后作出的。Sonic Labs 指控 Multichain 团队及其相关方未能合作追踪和追回被盗资金。
我很高兴地宣布,2025 年 5 月 9 日,Fantom 基金会(现@SonicLabs) 的清盘申请已获新加坡高等法院全额批准。
毕马威新加坡的人员也于同一天被正式任命为清算人。...
— Kong.sonic(@michaelfkong)2025年5月14日
Sonic Labs 首席执行官 Michael Kong 表示:“很遗憾,由于 Multichain 及其前员工一直不合作,我们被迫对 Multichain 提起诉讼并强制关闭该公司。如果 Multichain 没有选择躲避受害者,整个过程就没有必要,我们也能节省一年多的时间。”
2023 年 Multichain 漏洞事件导致 Sonic Labs 重大损失
Multichain 是一种跨链桥协议(原名为 Anyswap),在 2023 年 7 月因安全漏洞遭受重大打击,导致约 2.1 亿美元从多个区块链网络中流失,包括 Fantom、以太坊和 BNB Chain 等。
该事件对依赖该协议进行跨链资产转移的用户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造成了严重影响。链式分析表明,此次事件可能存在“地毯拉扯”行为。
Sonic Labs(当时仍名为 Fantom 基金会)因该事件损失了约 1.22 亿美元。
资金损失以及后续事件导致 Multichain 彻底停止运营。其首席执行官赵军一度失踪,后来被证实因数据泄露事件被中国当局逮捕。
法律诉讼与清算之路
Sonic Labs 向新加坡高等法院起诉 Multichain 违反合同、欺诈并造成 1.22 亿美元资金损失。高等法院于 2024 年 1 月作出缺席判决。
然而,Multichain 团队仍然难以联系,这促使 Sonic Labs 于 2024 年 3 月向法院申请解散 Multichain 基金会,并要求任命清算人协助追回和重新分配资产。
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最新裁决允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监督 Multichain Foundation 的资产清算。
Michael Kong 补充道:“展望未来,清算人可以开始与其他相关方合作,启动资金追回流程。如果法律程序顺利,这些资金最终应返还给受影响的用户。”
此案突显了加密货币行业利用传统法律体系寻求正义和赔偿的趋势日益增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行业迈向合法性和用户保护的重要一步。
Cryptopolitan Academy:即将推出 - 2025 年利用 DeFi 赚取被动收入的新方式。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个股)
-
的确,文章的观点挑不出什么毛病,创业就是高风险,创业公司需要吸引的就是那些愿赌服输的人才。...[详细]
-
当然,汪小菲还是一口咬定卖掉俏江南不是为了还债,而是“中了CVC的圈套”,但不管原因如何,结果还是一样:张兰退出了俏江南的董事会和日常管理,离开了这个自己一手打造的餐饮帝国...[详细]
-
在无限感慨之际,不禁在想,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盛行阶段的红利期?如何做好移动端的推广工作?而这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从微信指数开始说起。...[详细]
-
做网站的大家都知道友情链接的重要性,但是面对2017年的新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做好网站友情链接呢?先来说说目前交换友情链接的大环境是怎么样的,毕竟找到症结所在,才好对症下药啊。...[详细]
-
《王者荣耀》具体采取的推广和运营手段为: 邀请明星以及《英雄联盟》的职业选手来做活动,直播玩《王者荣耀》,让《英雄联盟》的粉丝能够直接看到《王者荣耀》这款游戏的操作和玩法,最终以260万直播量引...[详细]
-
令小财女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孩居然才17岁。...[详细]
-
(3)对站长来说,我的网站都有机会进行优质展示了,是好事。...[详细]
-
▼ 我滴个乖乖!单看这个毛利水平,丝毫不逊色游戏、共享单车啊! 对比下可比公司,再来看组数据: ▼ 暴风集团的毛利率较低,是因为宝丰集团成本包含了购买版权的...[详细]
-
因为听了马云的演讲打算投身淘宝 我是商家,所以我一直会关注马先生和淘宝电商平台的各种订阅号、新闻、千牛资讯等等。...[详细]
-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使用“饥饿营销”这种策略(这也是小米现在饥饿营销行不通的一个原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