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再创新高,Microstrategy 是如何成为上涨“永动机”的?
作者:Glenn Hodl
编译:Azuma,Odaily 星球日报
编者按:加密货币市场的走势仍扑朔迷离,但与比特币强绑定的 Microstrategy(MSTR)近期却创下了股价的历史新高——美股行情显示, 10 月 9 日 MSTR 一度逼近 200 美元大关,最高冲至 198.35 美元。
近期,海外 KOL Glenn Hodl 针对 Microstrategy 的强劲表示给出了自己的分析。Gelnn 认为即便是在比特币价格不再增长的情况下,Microstrategy 也可利用市场对于商品和公司的估值模式差异来创建可持续推高自身市值的「永动机」,这最终将使 Microstrategy 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
以下为 Gelnn 原文内容。
Microstrategy 的首席执行官 Michael Saylor 似乎已找了一个「永动机」般的经济模型。
我不确定该机制能否被阻止,但如果该机制继续运转下去的话,Microstrategy 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公司。
究其原因,对某家公司进行估值的方式与对比特币等商品进行估值的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就使得市场在对 Microstrategy(MSTR)进行估值时产生了一个悖论—— 商品总是以当前的价格进行交易;而公司则会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进行交易。
因此,如果你相信比特币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变得更值钱,那么 Microstrategy 所持有的比特币也将会且应该变得更值钱。
这就可能造成一个「二阶效应」,即 Microstrategy 可以不断地去捕捉这一溢价预期,这即增强了其叙事的吸引力,也能助推其市值的不断走高。
可能有些读者依旧不太理解,以下是一个静态的超简化版本。
现在有一家公司,该公司发行了 10 股股票,同时持有 10 个比特币。
假设当前比特币的现货价格为 2 美元,而市场则预计它将涨至最少 4 美元。依照对公司进行估值的模式(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进行交易,假设折扣率为 50% ),该公司的股价将为 3 美元,较其资产净值溢价 50% 。
该公司的老板发现这里存在一个机会,于是他又以市场价格发行了 2 股新股,再用这 6 美元从市场上收购了 3 枚比特币。
现在,这家公司一共发行了 12 股股票,持有 13 枚比特币,「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从 1: 1 变成了 1.08: 1 。
关键点在于,现在这家公司的市值为 36 美元,财库价值则为 26 美元,溢价率已缩减到了 38% (反之即折扣率放大到了 62% ),但市场仍将以未来价值的 50% 折扣率来对该公司进行估值,这将助推该公司的市值上涨至 39 美元,对应单股价格为 3.25 美元。
溢价修复后,该公司的老板可以再次重复上述路径,即以市场价格发行 2 股新股,再用这 6.5 美元从市场上买进 3.25 枚比特币。
现在,股票发行量达到了 14 股,比特币持仓则到了 16.25 枚,「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从 1.08: 1 变成了 1.16: 1 。
之后,随着市场再次依照「以未来价值的 50% 折扣来对该公司进行估值」的路径修复溢价状况,该公司的市值将被推高至 48.75 美元,对应股价略低于 3.5 美元。
到现在为止,虽然比特币的价格并未发生任何变化,溢价率也回归了 50% ,但该公司「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已增长了 16% ,股价同样增长了约 16% 。
至此,一个怪物的雏形就已经诞生。该公司可以不断重复上述流程,利用市场对商品及公司估值模式的差异来创造永动机,而市场则将不断提高对该的估值,一是因为比特币的未来价值将会增加,二是因为该公司「比特币持仓 / 股票发行量」的比例也在在不断提高。
Microstrategy 就是这只怪物,它有望将成市值最大的公司。
(责任编辑:商业观察)
-
那么我们对在线教育是否有错误认知? 2016年9月,印度在线教育公司BYJU’s获得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领投的是扎克伯格夫妇慈善基金会ChanZuckerbergInitiativ...[详细]
-
二、网站上线之后就需要针对网站内容进行建设,由于孩子教育都是父母帮忙找甚至报名。...[详细]
-
项目不靠谱,死得快未必是坏事,毕竟时间才是最昂贵的成本,我们姑且把这个作死系列,叫做“早死早超生”创业指南好了。...[详细]
-
6、管理维护方便:多终端、多系统只需要一个后台即可全部管理,信息全部同步更新操作,让管理更佳方便快捷。...[详细]
-
上述我们仅仅以转化项目“订单成功页”为大家分析了如何根据数据调整优化广告位,当然这并非是唯一依据,站内广告分析可以分析到其它的转化项目,如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还...[详细]
-
更多好处请关注坤鹏论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详细]
-
03“照妖镜” 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是VC资本的宠儿,但风口之下,也存在企业估值虚高、泡沫严重的怀疑。...[详细]
-
打开Google的时候,用户会立马注意到LOGO和搜索框。...[详细]
-
正如智能电视盒子在监管政策确定之后就倒下一大批,直播行业不得不考虑政策因素。...[详细]
-
这些电子不过是恰巧成为了成功且高利润的公司而已。...[详细]